介紹#
加密貨幣運動始於一個不妥協的願景:建立一個沒有單一權威可以重寫規則、沒收資產或阻止交易的系統。
比特幣的創世區塊傳遞了一個關於失敗銀行的信息;以太坊將這種精神擴展到一個全球的、無需許可的計算層。
然而在 2025 年,我們發現自己面臨一個不舒服的諷刺。以太坊第二層網絡 —— 被譽為去中心化可擴展性的守護者 —— 正逐漸進入集中控制的軌道,常常以合規的高尚旗幟為名。
第二層的崛起:承諾與現實#
根據 L2Beat,截至 2025 年 9 月,以太坊第二層的總鎖倉價值(TVL)超過550 億美元。
Arbitrum 領先,約200 億美元,Optimism 約37 億美元,而 Base 在 2023 年中推出後迅速上升至150 億美元以上。
這些網絡提供了不可否認的好處:
- 更低的費用(Base 的交易通常成本低於 0.01 美元)。
- 更高的吞吐量(高達以太坊 TPS 的 50 倍)。
- 快速採用(數百萬個獨特地址)。
但技術可擴展性並不自動等於治理去中心化。
維塔利克・布特林在 “Endgame”(2021) 中警告說,大多數擴展解決方案有演變為 “集中區塊生產,但去中心化區塊驗證” 的風險。
這種二元對立正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:序列器(第二層的引擎)仍然高度集中。
信任與背叛的矩陣#
維度 | 連接到以太坊(正常) | 斷開連接(不當行為的空間) |
---|---|---|
資金安全 | 以太坊 L1 保證無信任的提款。 | 提款依賴於項目運營商;資金可能被凍結。 |
交易排序 | 序列器可以嘗試審查,但 L1 錨定提供爭議機制。 | 序列器可以自由審查或重新排序,無法追索。 |
歷史 | 一旦數據發佈到以太坊,便不可更改。 | 狀態可以被運營商回滾或重寫。 |
治理 | 需要在以太坊上進行合約升級,受透明度約束。 | 運營商可以單方面改變規則。 |
信任模型 | 以太坊支持的安全性。 | 信任完全轉移到第二層團隊的善意上。 |
這張表突顯了一個明確的真相:越是與以太坊脫節,第二層越像是一個側鏈 —— 或者更糟,是一個私有數據庫。
合規木偶劇#
真正的風險不僅僅是技術失敗,而是監管共謀。
例子已經層出不窮:
- 2022 年 8 月,Tornado Cash 智能合約被 OFAC 制裁。雖然以太坊主網無法在協議層面執行制裁,但許多前端和保管人立即遵從。
- 在 2023 年至 2024 年期間,有報導稱某些第二層序列器實驗了符合 OFAC 的區塊建設,預先排除與被制裁地址相關的交易。
- Coinbase,Base的運營商,是一家上市的美國公司,受 SEC 和 OFAC 法規約束。
這為 **“合規驅動的不當行為”** 創造了肥沃的環境,包括:
- 審查: 拒絕處理政治或法律敏感的交易。
- 凍結資金: 阻止對被標記為可疑的錢包的提款。
- 規則變更: 升級合約以添加黑名單或增加 “為了合規” 而提高費用。
- 國家控制: 在反洗錢措施的幌子下選擇性地重寫歷史。
數據快照:實踐中的集中化#
- 序列器壟斷: 截至 2025 年 9 月,在 L2Beat 上追蹤的 100% 滾動鏈都運行在單一序列器上(Arbitrum、Optimism、Base、zkSync 均承認此點)。去中心化的努力仍處於早期試點階段。
- 提款延遲: 樂觀滾動鏈施加7 天提款期以允許欺詐證明,但如果運營商停止 L1 提交,退出將被凍結。
- 治理控制: Arbitrum 在 2023 年 3 月的 DAO 戲劇中,基金會試圖追溯批准 10 億美元的分配,說明了 “社區治理” 如何掩蓋集中決策。
這些數據點表明,承諾的去中心化與運營的集中化之間的差距不是理論上的 —— 它是可衡量的。
信任的諷刺#
有人可能會辯稱,像 Coinbase 這樣的知名運營商有強烈的動機不進行詐騙。這是對的 —— 但這忽略了重點。
- 在以太坊主網上,你不需要信任任何人。
- 在第二層上,你必須信任運營商不會利用他們的技術能力來審查、凍結或改變規則 —— 即使監管機構要求他們這樣做。
這不是夜間小偷的背叛。這是白天的服從背叛—— 以合規合法化,通過監管正常化,並被用戶默默容忍。
結論#
以太坊的第二層網絡是可擴展的奇蹟,保護著數百億美元並吸引了數百萬用戶。但它們的集中瓶頸—— 序列器、升級密鑰、合規杠杆 —— 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。
昨天的去中心化戰士有可能成為今天的合規木偶。
加密的未來不會僅僅由吞吐量圖表或 TVL 排名來決定。
它將由我們是否保留核心精神來決定:一個代碼即法律的系統,而不是法律重寫代碼的地方。